《主席家书》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主席家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完主席的一封家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朴实,没有高谈阔论、没有华丽的辞藻;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进行提炼,像面对面的交谈一般。整封家书分为了三个部分:一、人生经历;二、谈为人处世;三、谈学业要求。我的读后感也是对应三个部分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一部分是我全文感受最深的部分,贫穷是那个年代的大背景,大家都挣扎着为了温饱而努力,难能可贵的是在艰苦的条件下有所追求并一直坚持,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不会的可以学,不懂的可以钻研,努力把每件事做好。
在二十岁的年纪,心比天高是共性,但这就容易导致好高骛远,只顾给自己一个个大的梦想、大的目标,而对手边的平凡事、小事不会精益求精,这也是我自己在内,大多数人容易走入的误区,而从主席现身说法的人生经历来看,先给自己一个“小目标”,从手边不起眼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每件事做起,对年轻人来说才是最为重要的做事态度。我现在也处在二十多岁的年龄,较之于文中的描述,我自己缺少了一种更踏实更深耕的精神,未来我会对标主席的经历,不断修正自己,给自己订下“小目标”,并为之努力。
在第二个部分里,主席关于付出与收获的论述,以及人要时刻都有质疑精神给我敲响了警钟:很多时候都会忘记多问几个为什么,没有深入地探究其中的因果,说到底还是缺少一种深耕的精神,付出的不够,收获的当然也会打折扣。
“别人都停下了,别人都没做,那我也不做了……”“我比起有的人来,已经做的足够好了,那我就不继续了……”这些想法,时常都会冒出来变成自己宽慰自己的借口,但这个前提本身其实已经都错误了:我们总是对标更差的、不如我们的,所以我们自我感觉良好,永远给自己一个舒适区。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需要扭转这种观念,跳出自己所处的`小圈子,时刻比对优秀的人,自我警醒,提高自己,具备更优秀的素养,抓住到来的以及潜在的各种机会。
在文章的结尾,我着重关注到了两个关键词:踏实、责任。思想观念的纠正、正确态度的树立都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有具体的行动,将行动落地扎根,就像一辆汽车,总是停在原地,去寻找正确的方向到达终点,而不前进一步,就永远无法到达一样,踏出第一步也很重要,走稳每一步,言出必行,使命必达,规避存在的各种问题。
这封家书不同于“鸡汤”及”软文“,主席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才有了这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视角,不同的年龄也有不同的感悟,我会在自己人生不同的年龄段都来看看这篇文章,相信都有不同的滋味。希望自己在职场之路、人生之路都能时刻警醒,走得远、走得快、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