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少女》观后感

时间:2023-01-21 10:48:06
《闪光少女》观后感3篇

《闪光少女》观后感3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闪光少女》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闪光少女》观后感1

一直以来,青春片成了“怀旧”的代名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父辈的革命情怀,是70、80后的大学生活,是创业者的青涩日记……语调里充满了感伤和苦涩,有时这些故事里又带有几分成功者的自恋,一个个年少时就未能打开的心结成了故事讲述的开端,总之无趣大于可爱,矫饰盖过天然。

如果青春还有另外一种苦涩的味道,那一定是一种孤独,一种不被理解的失落与无助,一种付诸行动却一无所获,惊不起半点涟漪的痛苦。无论是爱情还是理想,只有一个人对影自怜的时候,世界确乎是不完整的。《闪光少女》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主题,但是剧作本身又跳出了感伤的限制。

《闪光少女》是一群慢慢被音乐学院附中所忽略的民乐班学生,为了证明他们热爱的音乐也可以有观众,通过组建乐队重新找回“存在感”的励志小故事。鲍鲸鲸的天才创意将青春期的孤独和身份认同的话题巧妙的编织在了传统民乐和西洋古典乐的冲突中。她笔下的少女默默无闻,但为了爱情却爆发出了能量惊人的小宇宙。她的诙谐幽默战胜了心态苍老者的怀旧,用满满的少女心画出了青春最靓丽的弧线。

徐璐赋予陈惊身上“神经大条”的气质 ……此处隐藏1143个字……迹。

本该属于民族传家宝的传统乐器,在外来乐器的冲击下溃不成军。不否认西洋乐器对音乐史的伟大贡献,其独特的音色让它有嚣张的底气。可是,是谁把西洋乐器送上这片土地的王座?是谁将民乐弃之如敝履?又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不仅是民族乐器,还有民族节日、传统习俗、古风歌曲、汉服文化,又是谁在狠狠地甩开它们?它们或许不能代表新时代的声音,但它们伴随着华夏民族的世代子孙从蛮荒、战乱一直走到至今,从远古而来的声音,你们怎么舍得弃如敝履?它们值得每个人的尊重。

虽然,经济发展的利弊影响、教育的责任也不可推卸。但,更重要的人心,是谁在操纵那沉默的螺旋?

新世纪的人们欢乐地拥抱异国文化,圣诞节、情人节过得不亦乐乎。试问,中国以外的土地上,又有几个外国人在过着春节?七夕?或者换个问法,有几个外国人知道这些节日的存在?偏安岛国的邻居尚且能将改良的唐服发扬光大,被水果姐等多个外国巨星设计入MV,而中国的汉服,又在哪个国际舞台上有过半点水花?

同样是被历史遗忘的声音,和服为何引人争相模仿,汉服却被“另类相待”?

是时候醒醒了。等你的子女对粽子节不屑一顾的时候,你又如何告诉她全家一起包粽子的其乐融融?又如何让他了解粽子的那般美味?到时候,他还愿意品尝一个廉价的粽子吗?

可惜宣传不够、没话题、没热度,浪费了一个好声音。应该全网运营让节奏带起来的,有些信息,是时候重新构建了!

见过一个老爷爷来学校演出中国古典音乐,当时他说了一番话对我印象特别深,中国古典音乐如果再没有人传承下去恐怕是要断了,很多外国人来学习中国古典音乐而中国的新一代都热衷于一些欧美的摇滚嘻哈和重金属音乐,他当时说的时候眼眶里包含热泪,所以支持传统古典音乐。

《《闪光少女》观后感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