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时间:2023-03-06 03:11:14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一个都不能少》在近十年前就看过,这次在学校里算是复习了。一个真实得令人心碎的故事。

其实魏敏芝踏上讲台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她有多么热爱教育,一个刚小学毕业的学生,稚嫩的面孔,应当来说,还谈不上什么远大梦想、高尚情操。一向以来,水泉小学仅有一位教师,那就是高教师,但高教师山外家中出了一些事,必须得离开学校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的课必须得有人站岗,于是,村长找到了魏敏芝,五十元的工资承诺,就成了魏敏芝走进教室的“动力”。

教室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危房,墙壁千疮百孔。那也是一所没有一点现代气息的学校,旗杆用一根弯曲的木杆代替,讲桌仅有三条腿,粉笔的使用精确到每一天一根,没有铃,只能根据太阳光在灯绳上留下的影子来确定上课和放学。魏敏芝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每一天千篇一律的在黑板上抄课文,当然还有负责几个住读生的生活。

五十元的工资承诺始终没看到兑现,村长说找高教师要去,高教师说找村长要去。但高教师离开前在拖拉机上说了一句“如果村长不要,我给”,前提条件是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当然在之后魏敏芝的表现中,她的所作所为,已经超越了这五十块钱。对张会科的不断寻找过程,其中所受的艰辛、白 ……此处隐藏10563个字……要回家一个月,村长找来魏敏芝临时担任代课老师,魏敏芝答应了高老师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叮嘱。因班里一名女学生跑得快被选拔参加运动会了,不久,另一个学生张慧科因家里贫困到城里打工去了。班里一连失去了两个学生,魏敏芝不知该如何向高老师交代,于是下决心去城里找回张慧科的故事。

电影看完了,我被影片深深地感动了,感动我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魏敏芝寻找学生的执着。魏敏芝先是为去城里的车票钱想尽了办法:让学生凑钱,去砖厂搬砖,最后混车,被赶下车后步行……终于进城了却被告知学生在火车站附近丢失了。她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坚定了找人的信念。去火车站广播寻人——不行;写寻人启事——不行;去电视台,不让进门。此时的魏敏芝像茫茫大海里迷途的孤舟,多么无助啊,但她还是没有放弃,她把希望寄托在电视台台长身上,为了等到台长,她在电视台门口逢人就问,饿了吃别人的剩饭,睡觉就倚着电视台门口的电线杆……最后终于见到了台长。在电视台安排下魏敏芝参加了一期访谈节目,她的学生张慧科被找到了,并和她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学校里。从魏敏芝寻找学生的艰辛过程中我看到了她的执着,我们要学习她的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放弃。

二是偏远山村教育的贫穷落后。破旧的学校没有像样的围墙和校门,破旧的教室四处漏风透光,破旧的课桌高矮不一。就连放学要还要看太阳照射在柱子上的钉子的位置。还有在我们看来最最平常的粉笔在这里却成了极其珍贵的东西。老师上课也只是让学生们抄写课文……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我们处在繁华都市里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有漂亮的校园环境,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有高素质的任课老师。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力争成才,长大后为贫困地方的困难孩子们贡献一份力量。

《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