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8 20:56:27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篇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

在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披文入情 环环相扣

经过这反复思索,我将落脚点放在“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和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上。把握了这个重点,就以“神”为线索展开教学,我采用圈画关键语句、读、批、悟、谈等方法进行了有效的突破。上课就按着“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感受姥姥的技艺高超;“姥姥是如何练就这一手绝活的”——让学生知道姥姥不光是在剪纸,也是在用剪纸教育我,感受姥姥对我的疼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剪这么多呢?”——进一步感受姥姥把对我浓浓的爱倾洒在一幅幅剪纸中。这样学生就深刻体会到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二、利用好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虽然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使用电子白板的机率不是很高,但我还是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使用电子白板中的“笔”圈画重点词“剪”,通过反复引读,体会姥姥剪的时间长、次数多;使用放大镜效果出示“乡亲们对姥姥赞叹的话语”,放大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富有教学机智,注重 ……此处隐藏17016个字……含泪花。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

剪纸,这项民间工艺和现在的学生已愈趋愈远,如何让这项精美的、反映劳动人民无限智慧的艺术深入学生的心灵,这是教学本篇课文需要重点思考的。

课文题目是“姥姥的剪纸”,说明作者对姥姥的剪纸情有独钟,印象深刻,洋溢着赞赏和自豪之情。姥姥的剪纸怎样呢?在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对剪纸进行欣赏。(1)剪纸的栩栩如生;(2)剪纸富含深意;在学生欣赏了姥姥的剪纸后,就可以为顺利地认识姥姥打下良好的基础。

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能够剪出“心灵手巧的劳作”?答案在哪里?还是引导学生去朗读,去感知,去体会,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事实上,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只要学生能够说得有理有据,读得出作者对姥姥的由衷敬佩和深切怀念,就是对姥姥的认识。

本篇课文后的练习题中,第三题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这四个词语;第四题要求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理解。《课标》“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所以,教学本篇课文,必须舍得花时间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上下功夫。理解重点词句,固然要明白其字面的意思,但更要体会其内涵。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等,其实是表现了姥姥的“温顺”、“敦厚”,衬托了她的心灵手巧、技艺精湛。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重点词句,学生才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