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之旅》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月之旅》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月之旅》教学反思1今天,在社区学校执教了一节六年级科学课《登月之旅》,反思如下:
1、能按预想的方案做实验,并仔细观察,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从不同高度扔下同一石子,从同一高度扔下不同石子,孩子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一种喜悦感和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渗透科学研究成果与他人共享的思想,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志趣。
2、老师是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对学生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积极营造民主的学习、交流氛围。
3、我在上课过程中,没有按照常规的思路(教材的思路)去做,过多的考虑让学生探究研讨,这种“偷懒”方法,而是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结果给课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研究的气氛非常浓,学生回答的问题和提出的问题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4、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我三点启示:其一,教师的备课要由以教材为主线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线上来;要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和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用有结构的材料对相关的科 ……此处隐藏4480个字……媒体、手段,出示足够的信息、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本节课出示了大量的月球的图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月球,产生探究月球的欲望。
2、让学生真正“做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了解月球的环形山,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解释。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这节课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探究月球上环形上的形成成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本质。
3、以学生真正成为主人。一开始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既而由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己作出猜想,自己想办法验证猜想,想清楚操作方法和操作过程,进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选择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他们用自己出色的表现证明了他们是有能力的。正如一为哲人说过的:“对我们而言,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并不要求人人都达到某种目标,关键在于他“经历一次典型意义的探究经历,并能在经历中有所得。
4、改变了“用教材教”。本节课在不违背科学课的基本理念的条件下,本着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教材进行了重构:我在教学中将把教材的第一部分“古往今来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和第三部分“近现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为这两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5、发挥了课前准备的作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月球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布置时,应该有明确的目的,也要围绕某些重点来收集。否则,交流时要么不知所云、不着边际,要么内容重复、长篇累牍,没有一个重点。如果让学生围绕不同的重点和内容分组进行收集,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