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所见》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所见》教学反思1《所见》是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这也是本学期孩子们第二次接触到古诗,之前在第4课时,我们也学习过两首古诗。
所以,我以复习导入新课:“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孩子们的记忆力都很好,背得都很流利。“小朋友们可真棒!那你们还记得这两首古诗是描述什么时候的景象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春天。”“这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看看又是描述什么时候的景象。”
学习古诗,最难的就是理解诗意。我想对我们成年人而言,这也是有些难度的,给你一首古诗,没有任何的注释,相信也很少会有人能完全明白诗的意思。一年级的孩子以直观形象的思维为主,因而在理解诗意上就需要利用一些形象的图片。
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文59页的这张插图,并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是单一的,语言表达也很琐碎,且不完整。比如他们说不出“我看到了一个小孩骑在黄牛背上”或是“我看到树上有一只知了”。但是他们会说:“我在图上看到了一头黄牛”,“我看到了一棵大树”,“我看到了很多的小草”,“我看到了一个小孩子”这样的回答。针对孩子们的回 ……此处隐藏11870个字……,我还不是完全的能够了解学生的学情,所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到的一些关键词句,学生不理解,如“倒装句”、“自古逢秋悲寂寥”,这些是我上课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所以,在讲解诗歌句意的时候有些困难。在给学生讲解“促织”一词时,我讲了有关蟋蟀的故事,我不知道学生有没有听清楚,因为我讲故事的语速有点快,这一点也是值得以后改进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会出现“意外”。我播放的蟋蟀的叫声,同学们有的居然说是蝉叫,我当时就觉得很突然,所以没有处理好这个细节,只是马上纠正过来。现在回想,其实当时我可以这样回应:同学们,你们知道蝉的叫声和蟋蟀的叫声有什么区别吗?再次播放蟋蟀叫声,很快学生就能听出来,蟋蟀叫声是短促的,而蝉的叫声是连续的。
二、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
虽然我在课堂上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课堂老师讲的多,学生读的少,所以在学生对诗歌不熟悉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句意理解,就难上加难了。朗读的方式有很多,齐读、泛读、领读、诵读等等,形式多样,其实多读并不难,关键是要如何通过读,让学生体会诗歌感情。今天我就尝试了用配乐朗读,效果虽称不上完美,但起码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读还要讲求循序渐进,反观这节课,重新安排教学流程,可以以读贯穿始终。先是回忆诵读学过的诗歌《所见》,引出诗歌题目;轻读题目《夜书所见》,读出夜的静悄悄;初读诗歌,扫清文字障碍;再读诗歌,读的通顺流畅;三度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律;男女生比赛读;小组合作互相读;指名个别朗读,老师再作指点;老师示范朗读,学生仿读;配乐朗读,力求能诵读;句句细读,理解句意;句句品读,感悟诗情;整体诵读,注意节奏有缓慢到明快的变化,是随着作者的心情而变;拓展阅读,补充积累;课外导读,搜集有关思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