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文中通过对承天寺景色的描写,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初二年级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一、积累词汇,熟读成诵。二、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三、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
一、课文朗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方法得当 新课标要求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
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采取了自由朗读、大声朗读等方法,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而后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形式多样,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文章的翻译这一块我采取了学生自主疏通,小组合作解决疑难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此处隐藏14891个字……反思15
前文讲解虽然详尽,但考试结果并不理想。细思原因,觉得主要有二。一方面固然在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对自己要求较低,听完即罢,另一方面也在于自己的方法欠缺——未充分了解学情,以己度人,高估了学生求学的主动性,因而未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
讲解本文,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现状,整个教学以学生的阅读理解为主,我仅是点拨提问。主要问题有四个:
1、本文原为完整的一段,编者选进课本的时候分成了三个段落,你认为编者这样划分的的依据是什么?(目的在于既让学生熟悉了解文章内容,又可了解文章所用表达方式,体会文章思路,完成整体感知环节)。
2、作者为月色所引,寻伴夜游,所见月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其中有意对比了柳宗元游小石潭的原因和小石潭的特色以及作者的心情等)目的是让学生跳出作者文字的局限,感知月色的美好,明确比喻修辞的效果,从而为理解作者情感做铺垫。
3、作者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真的是说每晚都有月光,到处都有竹柏吗?这符合实际吗?
4、结合背景及上下文,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闲人两字?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目的在于体会文章主旨。
最后留了一道比较思考题—:苏、柳二人都是被贬之人,也都借景抒情,为文抒情,你认为两人有哪些不同点。
设置此题除为让学生更充分熟悉课本之外,更多是想让学生明白同样的境遇,不同的看问题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也让学生从苏轼的豁达乐观中感受坚强。说实话,苏轼那种无论处于何种困境,总能寻找到快乐理由的良好心态也是我喜欢苏轼的原因之一。但愿对孩子们别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