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反思(集合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教学反思1昨天去实验小学听课,课题是《分式的乘除》的第一课时,刚开始秦老师利用类比的数学思想,通过复习分数的乘除的运算法则推出分式的乘除法则。紧接着秦老师要求组长批改组员的预习作业,随后由小组组长汇报检查的情况,并把计算题出现那些错误一一类举出来。我看看手表已经过了15分钟,随后秦老师以学生错题为例题,讲解了两题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的乘除运算。当时我在疑惑,一节课最重要的是前20分钟,为什么还没有讲解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除的计算题呢?我觉得计算是学生的弱项,应该教师先做好解题的示范,然后学习加强练习,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才会发现不足。课进行到25分钟左右,秦老师开始讲解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乘除。秦老师不是自己单独讲解,而是和学生互动,一步一步的写出解题过程,并要求学生说出依据。最后秦老师请了四位学生在黑板上做练习,可能时间上没有分配好,留有余尾。
随后我们进行了评课,听了秦老师的课题简述,我才发现课堂上自己的评课方向是错误的,秦老师的课题就是研究学生预习出会出现的错误以及探讨预习中错题的类型,最后我觉得秦老师的课还是很优秀的,值得我们学习。
小学教学反思2……此处隐藏19108个字……数学思想方法有效运用中,培养思维能力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 。
2.通过实物、教具、学具或者实际事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
小学阶段是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转变阶段,仍应重视运用实物、教具、学具进行教学,增加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五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立体图形,如果空间观念不强,在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时就会混淆。教师要重视实物、教具的演示作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研究特征,抽象图形分为以下三步:一是让学生搜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长方体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二是用切土豆的方式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如取一个较大的土豆,切一刀切出一个平面,切两刀出来两个面、一条棱,切三刀出来三个面、三条棱和一个顶点切六刀就成为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长方体(注意面与面要成直角)。三是出示长方体的框架模型,让学生指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并画出长方体的直观图,引导学生对照长方体框架模型指出相对应的面、棱和顶点。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 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在教学中,有些题目可以利用学具让学生进行操作,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用彩带捆扎长方体礼品盒,至少需要多长的彩带?这个问题,如果让学生凭空想象,学生会感到很困难,教师可以教学生用绳子捆一捆,学生很容易发现,实际就是求两个长、两个宽和四个高的长度加上接头处的长度。
总之,基础知识目标的落实是教学中重要的目标之一,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我们有效教学的出发点,我在努力地让学生学得扎实再扎实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好坚实的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