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活中的比》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1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温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课。它是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分数以及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每天气温的变化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因此,教材通过天气预报图介绍北京等地的温度,使学生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教学时,应从学生实际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地进行探究,体验两个相反意义量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收集信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思维能力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能正 ……此处隐藏32882个字……观察中感悟到“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直观、具体的思考,把负数大小的比较、绝对值等后续知识很好地渗透进来,温度计教具突显出优势。在上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广泛举例,初步明确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用圆圈把所有的负数或正数都圈起来,要不要把省略号也圈进去呢? 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创造了体验的机会。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体现了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概念得以建构之后,及时地加以应用提升有助于概念的巩固和拓展,于是进入到学习的最后环节—应用提升。练习的内容来自课本及学生的举例。这样的练习由课内到课外,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负数的意义。
在概念建构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借助气温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并在练习中安排各种不同的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负数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板书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高度浓缩,要方便学生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种设计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直观。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课后作业,我准备让学生写一篇题为《生活中的负数》的数学作文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