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导游词

时间:2023-04-05 20:55:38
三游洞导游词8篇

三游洞导游词8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游洞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游洞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众所周知,三游洞是宜昌市享誉海峡内外风景之首,是举世闻名的宜昌美丽风景之一。它位于宜昌市南冿关北岸,西陵山北峰峭之腹北长江西陵口,宽约22米,高约9米,深约30米,是石灰岩溶。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一同游玩,看见四周风景如画,不由一同赞扬此洞美景,这被人们称为“先三游”。到了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游览此洞,这被人们称为“后三游”。这就是三游洞的由来。

我们先来参观张飞擂鼓台,在三游洞的西陵山顶面临大江处,有一座柱石峰,上有小平台,这便是张飞擂鼓台。远看它气魄雄伟,十分壮观。近看张飞擂鼓台,张飞目光炯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想如何战胜敌人。他思考时神态庄重,双手握拳,在考虑他的计谋。先别激动,我们继续前行。

绕过几座小山,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至喜亭了!它位于三游洞顶,临近下牢溪口的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由“品”字形成三亭组成的亭阁,这便是至喜亭。葱郁的树林在至喜亭的四周环绕,至喜亭是上朱红的柱子,金黄的房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这美丽的地方说也说不尽道不完, ……此处隐藏4635个字……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在山北,沿石阶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见到“陆游泉”了,陆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边崖壁石缝间,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诗人陆游来三游洞在此取水煮茶,饮后味极美,乃题诗于潭边岩石上,而得名“陆游泉”。

《三游洞导游词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